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JAMA:影响全球2亿女性!美国科学家发现,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增加320%丨临床大发现 正文

JAMA:影响全球2亿女性!美国科学家发现,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增加320%丨临床大发现

2025-04-05 07:40:32 来源:行业动态网 作者:苍风 点击:9224次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卵巢癌是最致命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据统计,2022年全球有超过20万女性死于卵巢癌[1],其中近六分之一发生在中国[2]。卵巢癌之恶,体现在下面这组数据中:70%卵巢癌发现即晚期、70%患者会在2年内复发、70%的卵巢癌患者生存期不足5年[3]。不难看出,找出卵巢癌的高危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开展筛查或预防,对于减轻女性的卵巢癌负担至关重要。近日,美国犹他大学Karen Schliep领衔的研究团队,在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一项重磅研究成果[4],给卵巢癌的筛查和预防带来里程碑式突破。Schliep团队基于美国犹他州人口数据库中超45万名女性的数据,发现与没有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相比,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增加32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患深部浸润型和/或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增加866%,患I型卵巢癌的风险更是暴增近1800%(18倍)!据了解,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分析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有可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产生巨大影响。▲论文首页截图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据统计,大约11%的育龄期女性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本月11日,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4)》显示,2024年全世界育龄女性(大致在15至49岁之间)的数量为近20亿[5]。也就是说,约2亿女性深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实际上,早在1925年,科学家就首次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上皮性卵巢癌之间存在关联。在随后的近百年时间里,也有大量的研究发现患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患卵巢癌风险增加有关。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际上也被认为是卵巢癌的风险因素。不过,还没有研究探索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chliep等人调用了美国犹他州人口数据库,从中筛选了450906名女性受试者,其中78476名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剩余的372430名女性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入组人群特征她们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成了5种类型:浅表腹膜型(49.8%)、卵巢型(24.1%)、深部浸润型(1.3%)、卵巢/深部浸润型(1.7%),其他型(23.1%)。他们还将卵巢癌分成两种类型:I型(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黏液性癌和低级别浆液性癌),II型(高级别浆液性癌)。在长达12年的平均随访时间里,共有597名女性被确诊卵巢癌,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有225人,对照组有372人。总体上看,与没有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相比,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增加320%(aHR=4.20);I型卵巢癌的风险尤其高,增加648%(aHR=7.48)。值得注意的是,患深部浸润型和/或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增加866%(aHR=9.66)、患I型卵巢癌的风险增加1796%(aHR=18.96),患II型卵巢癌的风险增加272%(aHR=3.72)。▲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同类型卵巢癌的风险关系对于这一发现,Schliep非常震惊,尤其是患深部浸润型和/或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I型卵巢癌的风险增加近18倍。“这相当于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流行病学家,看到这样的数字确实让我震惊,”Schliep说[6]。研究论文的另一位作者,犹他大学研究卵巢癌的专家Jennifer Doherty也认为,这一发现非常重要,它可能会影响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因为这些患者更有可能通过治疗预防卵巢癌的发生。当然了,未来有必要探索深部浸润型和/或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癌如此相关的原因,如果能解开背后的生物学机制,或许有助于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卵巢癌的风险。参考文献:[1].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4;74(3):229-263. doi:10.3322/caac.21834[2].Han B, Zheng R, Zeng H,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4. doi:10.1016/j.jncc.2024.01.006[3].Li N, Liu Q, Tian Y, Wu L. Overview of fuzuloparib in the treatment of ovarian cancer: background and future perspective. J Gynecol Oncol. 2022;33(6):e86. doi:10.3802/jgo.2022.33.e86[4].Barnard ME, Farland LV, Yan B, et al. Endometriosis Typology and Ovarian Cancer Risk. JAMA. Published online July 17, 2024. doi:10.1001/jama.2024.9210[5].https://population.un.org/wpp/[6].https://healthcare.utah.edu/huntsmancancerinstitute/press-releases/2024/07/landmark-study-shows-elevated-cancer-risk-women-endometriosis本文作者丨BioTalker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作者:苍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